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时间:2025-08-1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内卷困局与政策破局


“内卷”一词在中央层面的出现,是在2024年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。会议首次提出了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,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,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。之后,“内卷”逐渐高频化。同年,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,“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”。2025年3月“两会”期间,习总书记明确提示经济大省要主动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;2025年7月,中央财经委会议再度聚焦供给侧优化和“反内卷”竞争。

1.1 什么是“内卷式竞争”

国家发改委2025年7月14日发表的文章——《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 竞争》中的指出:“内卷式”竞争,无视成本、价格、供需实际关系,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以严重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扰乱行业秩序,在招商过程中出现过度承诺现象,加之相关标准、规范的更新速度滞后于行业快速发展,最终对整个行业价格信号造成扭曲,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积极调节引导,各类主体内耗现象明显,长期下来将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力下降、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等问题。从长远看,“内卷式”竞争之下没有受益方,是“双输”甚至“多输” 的。即便短期获得了利益,也很难有可持续的前景与保障。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
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,核心就是治理价格信号失灵、扭曲。各类政策应聚焦推动实现价格信号灵敏、有效发力这一本质和重点,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。

1.2 政策破局:化工产业以老旧装置淘汰为引

无序扩张、低价竞争的惯性内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。当前阶段,国家主动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,正是基于内外压力倒逼与转型升级条件成熟的战略选择。围绕“反内卷”,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措施,为破解“内卷式”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提供了治理工具。

image.png

细分领域中,汽车、光伏、水泥等多个行业已出台“反内卷”政策。化工行业“反内卷”政策同步陆续出台,化工行业“反内卷”有望深化。

2025年6月2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、应急管理部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共同发布了《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》(下称,评估),文件中提到摸底评估对象为截至2025年5月30日,石化化工行业主体设备设施达到设计适用年限、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年的生产装置。要求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于7月15日前报送老旧装置基本情况,8月30日前报送老旧装置评估结果和更新改造意见。

此次“评估”将覆盖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(GB/T4754-2017)中25大类、26大类、28 大类、29大类等共20余类细分领域,包括:

石油加工: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、炼焦、煤制合成气/液体燃料生产;

基础化工:无机酸/碱/盐、有机化学原料、氮/磷/钾肥及复混肥料制造;

合成材料:初级形态塑料、合成橡胶、合成纤维单(聚合)体、其他合成材料;

精细化工:涂料、油墨、工业颜料、染料、密封材料、化学试剂、专项化学用品;

新兴领域: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、香料香精、文化及医学信息化学品制造等。

7月7日,应急管理部就《化工装置老化评估方法(征求意见稿)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7月18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发布会表示,钢铁、有色、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。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已进入实施阶段,未来老旧装置的淘汰更新工作将是化工产业“反内卷”政策的核心之一。

1.3 复盘“供给侧改革”:“重构成本要素”为化工产业“反内卷”重要手段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
2016 年 7 月 23 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》是化工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政策。《指导意见》中提到了4个主要目标和7项重点任务。通过对《指导意见》的分析,隆众资讯认为,化工行业“成本要素”的重新定价,是推动石化、化工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。

此次“反内卷”更强调行业自律与市场协同,选择“成本要素”作为突破口,通过市场化,并辅助政策与行政引导,鼓励企业将资源从低端价格战转向高端新材料和技术研发,从而修复行业生态,提升整体价值链地位。

化工行业“内卷式竞争”现状画像

近十年来,石化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。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,新的产品、新的材料大量投放市场,为实现“进口替代”提供了重要支撑,但大宗基础化工产品和通用材料“内卷式”竞争也日渐严重。2022 年以来,化工产业呈现出自2021年高位回落的态势。2025 年以来,由于供给端竞争进一步加剧,加之海外需求提升空间有限,化工产品价格持续走弱,企业面临“增收不增利”甚至亏损局面。化工行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,202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.7%,2024年同比再降8.8%,2025年1-5月同比再降10.1%。

在此背景下,隆众资讯认为,整体行业的严重亏损或是触发“反内卷”的主要动因之一,“反亏损”是“反内卷”的核心目的。当企业全面亏损时,其维持价格战的意愿和能力都将大幅下降,这为达成“反亏损”的共识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。 同时,当前产品价格所处历史价格分位数的高低,将影响“反亏损”共识下的价格弹性空间大小。老旧装置的淘汰更新工作将是化工产业“反内卷”政策的核心之一。因此老旧装置占比,代表产品未来的产能调整空间。同时当前开工水平高低,将直接影响,落后产能淘汰后,市场供应量的边际变化。

因此,此次化工产业“内卷式竞争”的现状画像将主要从“盈利水平”、“价格分位数”、“老旧装置占比”、“产能利用率”,4个维度展开。同时此轮“反内卷”更重视产业链价值重构,因此有必要进行全产业链解构分析。根据化工产业结构,将从“芳烃链”、“烯烃链”、“煤化工链”、“盐化工链及其他”,4个主要产业链条展开画像分析。

1、芳烃链“内卷式竞争”画像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芳烃链以聚酯链条和纯苯链条为代表,共计18个核心产品进行“内卷式竞争”画像。从“内卷式竞争”评估维度表现来看,聚酯链条存在较严重的“内卷式竞争”。除上游原料甲苯、二甲苯之外,当前产业链条上其他各环节产品均处于亏损状态。其中,涤纶短纤、聚酯瓶片、聚酯切片、涤纶长丝接近5年盈利最低分位数,价格分位数也处于产业链的底部。纯苯链条“内卷式竞争”程度略低,多数产品保持了盈利状态,仅苯酚、双酚A、苯胺处于亏损和价格分位数的底部。

以4维评估体系来看,PTA、PX、聚酯切片、涤纶长丝、涤纶短纤、ABS、PS、苯酚、双酚A、PC(半光气法工艺)、苯胺等产品预计受“反内卷”政策影响较大。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,各产品的经营主体构成、老旧装置的技改现状、产品装置在一体化装置中的作用等因素将对“反内卷”执行效果形成较大影响。基于此,隆众资讯将对以上产品进行了进一步详细剖析。

首先从聚酯产业链来看,PX、PTA老旧装置产能占比低,未来投建产能也多为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中的芳烃配套装置,因此政策性产能退出空间较小。未来PX、PTA产品需要通过以“成本要素”为核心的市场化行为逐步完成“反内卷”,而国企及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产能占比较大,将有利于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化调整推进落地。下游聚酯切片、涤纶短线老旧产能占比虽然较高,但多数老旧产能在不断技改之下,其工艺先进性与新装置基本相当,因此政策性退出空间较小。“成本要素”调整将对园区外生产装置及一体化程度较低的装置形成渗透影响。总体来看,聚酯产业链的“反内卷”调控方式主要以“成本要素”支撑下的市场调控机制为主。

纯苯产业链中的ABS、苯酚、双酚A、PC、苯胺产品的老旧产能也呈现出在不断技改支撑下,工艺技术水平与近年来的装置水平基本相当的特点,因此各产品“反内卷”推进路径也将以“成本要素”推动为主。ABS产品未来投建产能较少,且行业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,仅少数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;苯酚、双酚A产品以国企及民营一体化炼化装置为主,在行业利润持续低迷背景下, 未来产业退出压力主要在缺乏下游配套的短产业链企业。半光气法PC的老旧产能集中在帝人与科思创两家企业,但两企业装置保持了较高的先进性。帝人以高端产品为主,科思创差异化竞争力强,短期不存在装置退出可能。苯胺产品的老旧装置以苯胺+MDI联产、氯碱和合成氨下游配套装置为主,而MDI、氯碱、合成氨等产品当前盈利较好,同时苯胺产品二季度刚进入亏损状态,因此短期装置淘汰压力较小。未来拟在建产能中预计万华与中石化的装置落地性较高,合计产能66万吨,占目前总产能的13.6%。随着核心企业装置落地,预计苯胺产品“反内卷”压力逐步显现。

2、烯烃链“内卷式竞争”画像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受工艺路线多样化影响,烯烃链“内卷式竞争”呈现出随工艺分化的局面。除轻烃裂解工艺,油头及煤头路线的乙烯及丙烯装置均陷入亏损。油头乙烯及丙烯装置老旧产能占比较大,且当前装置产能利用率水平位于近5年分位数的上部,同时乙烯、丙烯分别超3000万吨和2000万吨的未来规划产能的投建。单从数据表象来看,乙烯、丙烯将有较大的产能调整空间,但其实不然。从丙烯老旧产能的结构来看,石脑油裂解装置产能共计927万吨,全部集中在国企,催化裂解装置产能共计730万吨,73%的产能集中在国企。从隆众资讯调研情况来看,目前国企中的丙烯装置将逐步改造升级,因此未来可能退出的装置产能占比不足200万吨。同时除699万吨的丙烷脱氢装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之外,未来5年丙烯拟建产能仍有1766万吨。因此丙烯产品的“反内卷”的核心手段将以“成品要素”推动为主。在丙烯一体化发展背景下,环氧丙烷、聚丙烯等中下游产品未来拟在建产能较大,预计丙烯链条将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格局,未来中小一体化装置将在“成本要素”倒逼下完成“反内卷”的产业重塑。

乙烯老旧产能结构与丙烯基本一致,短期产能压减空间不大,随着一体化装置投产,乙烯产业链也将进入到“成本要素”倒逼中小一体化装置退出,产业结构缓慢优化的阶段。

3、煤化工“内卷式竞争”画像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根据煤化工链多维度数据筛选,煤制丙烯、煤制乙烯、合成氨、尿素产品在4个评价维度上,同时满足至少2条以上的筛选标准。合成氨、尿素老旧装置大部分已经完成技术改造或正在进行技改,因此其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有望较快得以体现。煤制丙烯及乙烯装置投产时间较短,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高位,在“成本要素”政策影响下,MTO装置预计逐步退出,存量产业结构得以优化。

4、盐化工及其他“内卷式竞争”画像

“反内卷”重塑产业:化工产业细分产品画像及影响分析

根据盐化工及其他链多维度数据筛选,纯碱、钛白粉等产品在4个评价维度上,同时满足至少2条以上的筛选标准。随着“反内卷”的进一步推进,产品价值有望进一步回归。尤其钛白粉产品长期存在产能过剩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,随着“反内卷”政策推进,预计将有占总产能比重约20%左右的僵尸产能以及低效产能退出,产业结构改善。同时钛白粉产能相对集中,前3企业产能占比在34.3%,产业优化后,产业协同能力进一步提升。纯碱产品头部企业以国企为主、民企产能较为分散,产业调整阻力小。此轮“反内卷”调整中,钛白粉与纯碱将有望得到较快调整。

多维评价,化工行业“反内卷”主要受影响产品总结

image.png
image.png

通过产品及产业链画像,隆众资讯认为以上20个产品将在此轮 “反内卷”政策中逐步达成落后产能出清、市场集中度提高、长期供需格局优化、产品盈利逐步修复,建议重点关注钛白粉、纯碱、尿素、合成氨、苯酚、双酚A等产品。其判断核心逻辑如下: 1)产品景气处于底部(盈利水平低、价格处于5年分位数低位):受“内卷式”竞争影响,产品价格低、企业因恶性竞争导致经营惨淡,更容易主动求变;2)易调控老旧产能占比高:易调控老旧产能占比高,产品存在较大的产能优化空间,有利于供给侧压力的下降;3)产能利用率高:产能利用率高,代表限制产能有限,通过“反内卷”更容易形成全产业链平衡,更容易促使产品价值回归。


内容来:隆众资讯订阅号

免责声明:

本站部分文章、资源收集转发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本站所转发的信息仅代表作者观点,只供参考之用,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无关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